江桥镇增建村位于吴淞江畔,村域面积2.45平方公里,有3500多名村民。近年来,不少农田在征地改造后种上树木,村民们虽想自种蔬菜,但无地可种,垦荒乱种的情况时有发生。村委会既想满足大家的种菜需求,又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优化,陷入两难。
如何解决这一村居公共空间治理难题?跟随小嘉,来增建村寻找答案↓
(资料图)
增建村户籍村民老年人占比超70%,大多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平时喜欢在家门口种菜。但是宅前屋后小、散、乱的菜地影响村容村貌,给管理带来难度。对此,增建村结合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对第一批村内杂乱的种植环境进行改造,同步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选取适宜地块打造“共享菜园”,美化公共空间。
“共享菜园”在哪种?谁来种?给谁吃?村委会与村中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等多次协商,集思广益,决定划定村中现有空地,进行试点种植,并以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招募园长和志愿者。管理上,村委会负责统筹规划、划片而治,后续由园长牵头打理,村民自主种植。点子一经提出,便得到不少村民响应,“共享菜园”得以顺利落地开园。
闲不住的村民杨大伯是第一批“共享菜园”园长,他和老伴时不时来村东北角这片“共享菜园”锄地、拔草、耕种。这片用黄色篱笆围起来的土地之前杂草丛生,如今已经种上了鸡毛菜、空心菜、杭白菜等各类绿叶菜,丝瓜藤蔓茂盛,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还有些空地,准备种上甜瓜、玉米,园子里现有的菜也要留种,省得大伙儿来年再买种子。”杨大伯脸上藏不住笑意。
“‘共享菜园’有效解决了村民原先种菜难的问题,既丰富了菜篮子,又节省了钱袋子,一举两得。”村委会工作人员沈丹良说。
为了奔赴这场“田园之约”,村民们纷纷自觉清理宅前屋后的杂草、垃圾等,小小的“共享菜园”多点开花,慢慢成为村中的“微景观”,村中的生态环境也变得整洁有序、焕然一新。
增建村党总支还定期组织开展爱心送菜慰问活动,由工作人员和村中志愿者上门免费送菜给结对帮扶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众,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让“共享菜园”惠及更多村民。
小菜园凸显大民生。下阶段,增建村将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针对宅前屋后的农民自留地,加强组织引导,打造更多实用的“共享菜园”。同时,呼吁村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带领群众共参与、齐治理,完善菜园内必要的设施建设,商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激发村民对美丽乡村的向往,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主人翁和受益者。
通讯员:董红
编辑:沈悦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