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 > 正文

马惠敏:最是书香能致远丨洛阳作家写洛阳

发布日期:2023-05-02 12:33:01 来源:大河财立方 分享

编者按丨洛阳,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

洛阳有山水画卷星罗棋布,有巍峨城墙千年守望,也有玉楼金阙拂衣裳的诗酒趁年华和青砖黛瓦里的烟火人家。


【资料图】

如果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要写流光溢彩的隋唐城“一夜鱼龙舞”、“星桥铁锁开”的盛唐幻夜,写满街鲜衣华裾的少年带你穿越千年的邀约,要写一口解乡愁的牛肉汤,写街边撸串的姑娘,写四月满城牡丹花香,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写日落斜阳青年匆忙……

汉魏文章半洛阳。自即日起,大河财立方联合洛阳市作家协会推出“洛阳作家写洛阳”专题,让我们随洛阳作家的文字一起神游洛阳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辉煌历史上,洛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仅就文化而言,河洛文化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源于洛阳。比如,河图洛书出自洛阳,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道学、儒学、玄学、理学的源头在洛阳,古代圣贤在此云集。自古以来“书香浓郁”就是洛阳最根本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愈加渴望。但很多城市,除了有几个公共图书馆外,别无读书去处,居民群众即使想读书学习,也只能借书或买书窝在家里看了。可以说,读书学习、提高思想境界,既是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也是700多万洛阳人民的愿望和追求。

从2017年开始,“建设书香洛阳”成为洛阳市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城市书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目前,洛阳城市区和县城建成投用“河洛书苑”城市书屋205座,统一配备饮水机、急救箱、老花镜、雨伞等便民物品,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对居民群众免费开放。这些书屋就像“珍珠”一样,镶嵌在大街小巷、城市游园、居民小区,形成了“15分钟阅读文化圈”,有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居民群众的“读书难”问题。近年来,作为城市书屋的常客,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我都要到距家最近的书屋去坐上半天,一方面是去读一些平时顾不上看的哲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更是去感受一下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的良好读书氛围,每当看到那些年轻的夫妻们带着儿女围坐一起安心阅读,那些带着电脑在书屋准备考研、考公、考教的青年学子,那些坐在儿童读书区安安静静看着科普书的小小读书郎们,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终于重回河洛大地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推进城市书屋建设的同时,洛阳坚持把全民阅读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统筹推动,积极打造“党建引领”、“科技兴农”新平台、新阵地,以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先后建成农家书屋2729个,数字书屋518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总藏书量超过600万册,与17座公共图书馆和205个“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共同构成“阅读服务网络”。农家书屋采用“群众选书、政府买单”“百姓点单”方式更新书目,有效提升了图书配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所有书屋设置党建图书专柜,农业科技、科学种植、电商网络等书籍成为青年农民的“抢手货”。在孟津区城关镇寨沟社区的农家书屋里,一位青年读者说:“我们社区的书屋获得了河南省示范农家书屋,不仅书本种类全,而且贴近农村实际,书屋环境更是优美,已经成了村里人的打卡地,慢慢的也就养成了经常来书屋读书的好习惯。真的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4月23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洛阳”渐入佳境。

作者简介:马惠敏,1985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洛阳钢厂、洛阳市纪委、洛阳市政协工作。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政协报》《协商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

责编:邵宇翔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